10-0!一場針對國際足聯排名第190位、由業(yè)余球員組成的北馬里亞納群島的“輝煌勝利”。比分刺眼,卻照不亮中國足球前路的漫漫長夜。
王鈺棟獨造七球的表現,讓多少人又開始做起了“救世主”的美夢?但請記?。哼@是在面對一支業(yè)余球隊時交出的數據。同樣的劇本我們已經看過太多遍——從武磊到韋世豪,從張玉寧到王鈺棟,中國足球永遠在尋找下一個“救星”,卻始終建不起一個能持續(xù)產出的體系。
殘酷的現實是:除王鈺棟外,這支球隊中絕大多數球員甚至無法在中超站穩(wěn)腳跟。面對越南、伊朗、韓國這些講究整體、戰(zhàn)術嚴明的球隊時,一個天才改變不了什么。足球從來不是一個人的運動,但在中國,卻總是被迫成為一個人的戰(zhàn)爭。
更可怕的是,這場“勝利”很可能成為又一塊遮羞布。相關方面會大肆渲染比分,媒體會跟風炒作,球迷會再次被愚弄。然后呢?當遇到真正的對手,泡沫又會無情破滅。我們要質問:為什么二十年來,我們總是在重復“天才出現-寄予厚望-最終失望”的循環(huán)?為什么我們的足球土壤始終貧瘠得只能開出曇花?為什么每次都要靠一個人的閃光來掩蓋整個系統(tǒng)的失敗?
中國足球需要的從來不是對業(yè)余球隊的十球大勝,而是與足球強國抗衡的真實力;不是黑暗中搖曳的燭火,而是照亮整個體系的光明。遺憾的是,在王鈺棟一個人的光芒背后,我們看到的仍然是一片無邊無際的黑暗。這片黑暗不會因為一場對業(yè)余球隊的大勝而消散,只會因為整個系統(tǒng)的徹底變革而退卻。當變革遲遲不來時,即便是最耀眼的天才,也終將被這片黑暗吞噬。十球狂歡之后,留給中國足球的,只剩下徹骨荒涼。